质子-M运载火箭(俄语:Протон-М,或称为质子-M/和风-M)是俄罗斯质子号运载火箭家族中的最新型号。质子-M火箭与以前的质子号火箭相比作了许多改进。它使用了更先进的和风-M上面级,这种新上面级在1999年首次进行了飞行,当时前三级使用的是原有的质子-K火箭箭体;这样组成的火箭被称为“质子-K/和风-M”或“质子-KM”。质子-KM可能只是代用品,因为不久就对火箭的前几级进行了改进,使用了与以前完全不同的箭体结构(可能主要是减轻了前三级的质量)。总共只有70%的技术是从以前的质子号中继承的。换用新箭体的火箭在2001年首次发射,将一颗银幕-M通信卫星送入轨道。这种火箭是目前俄罗斯从事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的主力。
火箭名称 | 质子-M运载火箭 | 研制国家 | 俄罗斯 |
研制单位 | 礼炮设计局 | 生产单位 | 赫鲁晓夫航天中心 |
发射场 | 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| 首次发射 | 2001年4月7日 |
火箭高度 | 55米 | 芯级最大直径 | 4.1米 |
整流罩直径 | 4.35米 | 起飞质量 | 712800千克 |
起飞推力 | 9500千牛(海平面) |
质子-M与以前的质子号火箭相比作了许多改进。它使用了更先进的和风-M上面级,这种新上面级在1999年首次进行了飞行,当时前三级使用的是原有的质子-K箭体;这样组成的火箭被称为“质子-K/和风-M”或“质子-KM”。质子-KM可能只是代用品,因为不久就对火箭的前几级进行了改进,使用了与以前完全不同的箭体结构(可能主要是减轻了前三级的质量)。总共只有70%的技术是从以前的质子号中继承的。换用新箭体的火箭在2001年首次发射,将一颗银幕-M通信卫星送入轨道。这种火箭是于2008年俄罗斯从事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的主力。2007年俄罗斯又发展出了“质子-M增强型”火箭。
第一级
高度:21米
直径:7.4米
空重:31,000千克
总重:450,400千克
发动机:6RD-253-14D14
推力:10532千牛顿
比冲:285秒
推进时间:108秒
燃料:四氧化二氮/UDMH
第二级
名称:8S811K
高度:14米
直径:4.15米
空重:11,715千克
总重:167,828千克
发动机:4RD-0210
推力:2399千牛顿
比冲:327秒
推进时间:206秒
燃料:四氧化二氮/UDMH
第三级
高度:6.5米
直径:4.15米
空重:4,185千克
总重:50,747千克
发动机:1RD-0212
推力:613.8千牛顿
比冲:325秒
推进时间:238秒
燃料:四氧化二氮/UDMH
第四级(选择性使用)
名称:Briz-M
高度:2.61米
直径:4.10米
空重:2,370千克
总重:22,170千克
发动机:1S5.98M
推力:19.6千牛顿
比冲:326秒
推进时间:3000秒
燃料:四氧化二氮/UDMH
第四级(选择性使用)
名称:BlockDM-2
发动机:1RD-58M
推力:85千牛顿
比冲:352秒
燃料:煤油/液态氧
LEO运载能力:23吨
地球同步转移轨道:6.15吨
地球同步轨道:3.25吨
2013年7月2日,发射的质子-M火箭,发射“SES-6”号通讯卫星,发射后火箭发生偏转且开始下降,并最终爆炸。
2014年5月16日,发射“快车-AM4R”卫星,火箭在大气层中爆炸。